2024 / 11 / 12         22~31°C         50~98%

擴建填海工程

        面對澳門旅遊業的快速增長及本澳航空客運結構的變化、並為配合本澳海陸空交通網能融入珠三角區域發展的大趨勢,澳門國際機場必須大規模完善設施,以應付環境、社會和經濟的變化所帶動的航空運輸需求。為此, 2010年民航局和CAM合作啟動《澳門國際機場整體發展規劃》的編制。

        2016年7月,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正式批准規劃報告。

        2017年2月,特區政府向中央政府提出機場擴建申請,包括擬分階段進行填海;2017年11月至2018年8月期間,民航局按照中央部委的意見進行《澳門機場擴建方案水利研究》,相應調整機場規劃布局。

        2019年8月至2021年6月按照中央各部委要求就機場擴建工程進行科學專題研究和編制多份報告,包括: 防洪評價報告、通航條件影響評價報告、海域使用論證報告、以及環境影響評價報告,兩地並就上述的調研進行了多次會面、實地考察和論證。

        2021年8月特區政府正式向中央政府提交填海申請。

        2022年10月,特區政府正式接獲中央政府的批覆文件,批准澳門國際機場擴建的填海申請。

        按照實施計劃,進行前期籌備工作,包括土地批給合同修改工作、施工前環境及防洪基線監測、工程計劃審批及工程顧問招標及判給等,預計於2024年底正式開展施工。


        2024年第三季

  • 土地工務局發出土地批給修改合同擬本,CAM按其要求提交所需文件,配合批給程序。(土地批給合同於2024年10月3 日獲正式公佈批示)
  • 就機場擴建工程海上設施向海事及水務局進行准照申請,已獲批准。
  • 土地工務局對「填海及機坪工程計劃」發出可行意見。
  • 就環境生態修復計劃與政府相關部門進行協調會議。

        2024年第二季

  • 已舉行「澳門國際機場擴建工程–填海及機坪建造工程」的招標工作。
  • 根據政府新的規定要求,已提交填海及機坪工程計劃給土地工務局,目前正在等待審批。
  • 施工前的防洪監測及環境監測工作已完成。
  • 已編制規劃條件圖及地籍圖,並正在進行土地批給合同的草擬工作。


防洪監測


噪音監測


        2024年第一季

  • 「澳門國際機場擴建工程 –項目管理及技術支援服務」的招標工作已經完成。
  • 因應政府新的規定要求,已向土地工務局遞交了填海及機坪工程計劃草案,正在等待審批。
  • 冬季防洪監測工作已完成,即將進行春季的前期監測。
  • 正與相關項目單位合作,籌劃填海施工之招標文件準備工作。
  • 土地批給事宜正在持續與相關政府部門協調,並配合規劃條件圖的編製。

        2023年第四季

  • 填海設計正按照民航局及相關審批部門的意見進行方案優化。
  • 機坪及附屬設施設計之初研方案已完成,將進行詳細施工圖設計。
  • 秋季防洪監測及基綫監測工作已完成,施工前的各項監測工作將持續進行。
  • 已舉行項目管理及技術支援之招標工作。
  • 持續與政府部門協調土地批給事宜及編制地籍圖。


        2023年第三季

  • 填海設計基本計劃於8月從民航局收到「II、III期」的基本計劃修改版之意見回覆。
  • 填海設計施工圖計劃於8月從民航局收到「I、II、III期」的施工圖計劃之意見回覆,正與設計進行施工圖計劃修改。
  • 環境監測工作已展開,中交三航院表示將按照計劃完成陸上的準備活動(人員、儀器和船舶)並正式開展其防洪監測工作,及己完成夏季監測工作。計劃將展開秋季的防洪監測工作。
  • 擴建計劃子階段研究工作已展開,並確定基本的1,300萬人次階段的平面圖佈置,商業計劃也隨即開展。
  • 已完成「澳門國際機場擴建工程 – 工料測量服務」及「澳門國際機場擴建工程-防洪監測、環境監測及生態修復」招標工作。


        2023年第二季

  • 已舉行工料測量招標工作
  • 已向民航局及相關審議單位提交填海設計基本計劃
  • 進行第一期填海資料搜集及各項數據分析


        2023年第一季

  • 已舉行環境監測招標工作
  • 就土地使用批給與民航局及土地公務局進行會議,其後向民航局提交優化座標、修正面積及相關會議紀錄並抄送地圖繪製暨地籍局,現正跟進地圖繪製暨地籍局相關回覆意見。
  • 就惰性填海物料供給與環境保護局進行討論會議
  • 就環境監測與環境保護局、市政署、其他相關單位進行協調會議
  • 就填海設計、機坪設計等與相關單位進行協調會議

        2022年

  • 組成擴建填海領導小組和工作小組
  • 要求工程設計公司在六十天之內完成填海方案並協商有關環境監測的相關任務
  • 基建發展部與顧問公司開始準備填海工程時間表
  • 財務行政部準備相關資金的落實和實施計劃

公開招標

招標期 項目名稱 獲判給實體
2024年5月30日-2024年7月31日 澳門國際機場擴建工程 –填海及機坪建造工程 進行中
2023年9月11日 - 10月18日 澳門國際機場擴建工程 –項目管理及技術支援服務 上海同濟工程項目管理咨詢有限公司/上海市政工程設計研究總院(集團)有限公司 /PAL 亞洲顧問有限公司
2023年4月24日 – 5 月29日 澳門國際機場擴建工程 – 工料測量服務 利比澳門有限公司
2023年3月20日 – 4月20日 澳門國際機場擴建工程-防洪監測、環境監測及生態修復 中交三航院澳門有限公司



直接磋商

判給日期 項目名稱 獲判給實體
2023年11月29日 澳門國際機場擴建工程 – 機坪及附屬設施設計服務 中交三航院澳門有限公司

        澳門國際機場的填海工程主要包括:

        一. 把跑道人工島嶼與現有兩條滑行橋之間的水域填土,擴大停機坪容量,以增加飛機停泊位和構建快速脫離道;

        二. 跑道人工島嶼與停機坪中間預留95米寬的水道。新建土地和設施將大大地擴充客運大樓和通用航空設施的承載力,並且增加跑道容量。


        填海工程將按需要分段進行,澳門國際機場完成最終擴建後,按現時工程進度,整個填海工程預計於2030年完成。

        填海物料

        機場填海工程除擴建機場容量外,亦期望協同緩解澳門建築廢料堆填區的壓力,故此原計劃是使用加固海泥作為填土物料,後來因2019年環境保護局啟動澳門建築廢料堆填區海泥拋填及運輸工程,海泥堆填問題獲得緩解,及後參考其他地區大型填海工程已開始使用惰性物料作為填土物料,惰性物料亦較加固海泥更穩定,故此,機場填海最終改為選用惰性物料。

        惰性物料來源於澳門建築廢料堆填區,是澳門地區土建工程中建築棄料的一種,主要以石料、磚塊、素混凝土、砂土為主。

        優點

  • 按照本澳及鄰近地區的研究報告,惰性物料的穩定性和沉降表現均十分理想。
  • 物料取自堆填區,價格比海砂相對較低。
  • 機場填土陸域將分三層,上層使用機制砂、中層為惰性物料、下層為機制砂及海砂,此方案能最大限度地容納澳門建築廢料堆填區的惰性物料,同時不需要對其進行特殊的地基處理即可滿足機場承載力要求。

        環境保育

        根據內地《建設工程環境保護分類管理名錄》,機場填海工程屬於“海洋工程”中“圍填海工程”,需編制環境影響報告書,並根據《生態環境部就澳門涉海環評事宜之主要回覆意見》需報生態環境部審批。


        編制環評報告

        環評工作委託上海勘測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協助執行。評價範圍涉及兩部份,分別是工程邊界向外延伸15公里所包含的海域,以及工程區域邊界向外300米至500米、施工營地及周圍300米至500米的內陸域。

        環境報告書集合了以下內容:環境現狀調查及評價、工程分析、環境影響預測及評價、環境風險評價、環境保護措施計劃、環境管理和監測計劃、以及公衆諮詢結果。報告所述的環保措施覆蓋施工期及運行期,重點如下:

  • 施工前進行環境基線監測
  • 施工期及營運期進行環境監測
  • 嚴格限制施工範圍
  • 制定環保的施工管理措施
  • 在排水口處設置防污屏
  • 選擇新型低噪音施工船機設備
  • 治理施工揚塵
  • 休漁期進行增殖放流
  • 採用建設生態化海堤、堤腳
  • 定期清淤等

        報告結論

        1. 機場擴建工程符合全國海洋功能區劃及規劃的相關要求;

        2. 工程建設對周邊海域水文動力、沖淤環境、海水水質、海洋生態、漁業資源以及陸域施工對聲環境、環境空氣、水環境等的影響,在落實各項環保措施和生態修復補償措施(下期再作介紹)之下,上述不利影響是可接受的;

        3. 工程雖然存在可能出現的施工船舶碰撞事故溢油的環境風險,但在採取相關風險防範措施之後,環境風險受控。

        澳門國際機場擴建工程所採取水道直立堤生態化設計的生態修復補償措施,具體方案如下:

        將採用悉尼海洋科學研究所和珊瑚礁設計實驗室研發的六邊形生態磚,裝置在南北過水道的直立堤護岸壁上,營造海洋生物的栖息微環境,同時提高海水水質。


        由於這種生態磚具有小的幾何形狀,因此可為海洋生物提供居住空間,亦可改變海堤立面完全平坦的結構和生物較難生存的狀况。


        跑道南端生態海堤

        考慮到跑道南端的海堤堤腳是海陸生物廊道的連接點,因此,在不破壞海堤堤腳穩定性的前提下,將在海堤堤腳上部,拋填固定小型生態化設計結構,例如小型人工魚礁、碎石等。


         這種設計可構造異質生態環境,提供繁殖、生長、索餌和庇敵的場所,促進堤腳海洋生物的集聚與恢復。

        其他修復措施還有增殖放流、中華白海豚保護修復措施等。